深受开复老师启发,今天我也依样画葫芦,和各位朋友来聊一聊有关“企业MOOC幂定律”的话题。
廖肇弘 两岸知名E-Learning及企业学习专家
前几天,很认真地听完一门李开复老师在网易云课堂上的公开课,课名是《创业中的幂定律》。与其说是课程,我倒觉得更像是演讲,20多分钟的视频,一气呵成,毫无冷场。其实当你聆听到一场真正启迪人心的演讲时,“要好好切分知识点”、“视频不要超过6分钟”、“镜头角度要不断变换”、“老师的眼神要注意镜头”等等制作MOOC和微课时的要求和细节,反而显得多余,且微不足道,内容为王果然是真理。
不过可能因为其知识含量太高,或是我实在驽钝,反反复复看了四五次,才敢说自己真正懂了其中所有的意涵。当然,开复老师的这场演讲主题是创业,所谈到的内容,包括投资、战略、人才等等,都围绕在“幂定律” (Power Law) 法则中运转。
深受开复老师启发,今天我也依样画葫芦,和各位朋友来聊一聊有关“企业MOOC幂定律”的话题。
文/廖肇弘
幂定律的别样理解
幂定律是存在于自然界、科学界、商业世界的一种现象。如果你和我一样,虽然对幂定律很好奇,却从来也没弄明白维基百科和百度百科上那一堆讨厌的数学公式到底在说什么,那你应该听说过经济学上的“80/20法则” (又称帕累托分布 Pareto Distribution),或者互联网上有名的“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还能沿着X轴Y轴画出那一条又长又弯的曲线,那就对所谓的幂定律有基本的认识了。
当然,在数学或是经济学上,已经有好多学者对幂定律提出很多深刻的见解,但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今天,我想要抛开所有的公式和数字,延伸一下幂定律的概念,和大家聊一聊有关企业MOOC和幂定律的几点浅见。
从幂定律看企业MOOC
从人才的角度来看。MOOC5%.10%的完课率一直被各界认为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但从幂定律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没能完成课程,似乎是个自然现象。有别于一般人对于MOOC 5%.10% 完课率的印象,在我曾接触导入MOOC的几家企业,学员的完课率几乎都可高达70%.80%,这是企业MOOC和一般教育型MOOC最大的不同。不论如何,我们只要专注于那些努力完成课程的学员,并能从其中发掘出几位精英人才,那就值了,因为一个精英人才就能对企业产生极大的价值,如果有5%.10%呢?那可是一大群精英啊!
我认为企业MOOC最大的价值是其“外部性”,而不是传统培训或E-Learning的替代品。外部性第一层涵义是指将企业外部的丰富的培训资源或人才,透过MOOC的形式,引用到企业内部来,强化企业的组织学习文化,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层涵义则是,将企业的产品和服务,透过MOOC的形式,与外部更多的甚至是全世界的潜在顾客接触,或是培养更多忠实粉丝与满意度更高的顾客。
从市场角度来看,没有人会怀疑,所有市场80%的蛋糕最后大概都会被20%(甚至更低)的大鳄吞食,所以开复老师说,要找出自己擅长的地盘,专注地做到寡占(甚至独占垄断)的地位,才有胜出的机会。企业MOOC也是如此,不管是想要透过MOOC招聘优秀人才、扩大品牌影响力、接触潜在顾客等等,因为市面上精彩的MOOC课程已经成千上万,要吸引到足够多的学员,人云亦云或泛泛之论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企业MOOC要让大家眼睛为之一亮,当然要端出企业最独特的干货,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才能吸引大家的目光。想一想,如果华为推出全球团队管理或领导学课程,小米推出粉丝经济学,中国人寿推出保险投资理财,腾讯推出微信营销学……那会吸引到多少学员或潜在客户注册学习?
从幂定律的角度来看,吸引到足够多学员注册,若以5%.10% 的完课率来计算变成企业铁粉的数量,或是从电商的角度来看待成功转化为顾客的转化率,5%.10%也算是不得了的惊人成果了。
当然,对于企业MOOC来说,幂定律还有另一层涵义,就是用来刺激组织的进步和学习氛围。就像颠覆传统 80/20法则的“长尾理论”告诉我们的一样,长尾上那80%的冷门产品或人才,依然有很巨大的发展潜力,而MOOC就是推倒长尾理论那道成本之墙的最佳动力。因为我们可以用MOOC来吸引或创造20%明星产品或人才,也可以用来刺激那剩下的80% :“彼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志气,只要努力学习,你也有机会!不论是产品或人才,都有可能因为彼此竞争与激荡,产生不同的火花。
幂定律的启示
开复老师在这门《创业中的幂定律》课程中不断告诉我们,从幂定律的角度来看,不论是人才、战略、投资,都一定要做到Top5% ,最杰出的境界才有机会胜出。但重点是,要找出那Top5%
并不容易,要做到Top5%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仅仅努力可能还不够,要抓对方向,把握时机,站在风口上,才有机会飞上天。
幂定律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优势的战场,努力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最好还能独占鳌头,所向披靡。所以有时候,宁为鸡首不为牛后,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企业导入MOOC也是同样的道理,先想清楚,MOOC是不是有机会给你的产品、市场、人才、企业文化带来创新的意义?如果没有,那就不要再浪费时间和精力;如果有,那你就应该全力拥抱它,尽快让自己成为企业MOOC幂定律中的那位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