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通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通铭派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铭教育)动作频频,先是在7月份更名为通铭教育,再是企慕课堂云平台上线内测,之后拟在新三板挂牌。
通铭教育董事长、总裁唐小奎
今年,北京通铭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北京通铭派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铭教育)动作频频,先是在7月份更名为通铭教育,再是企慕课堂云平台上线内测,之后拟在新三板挂牌。相比于往年埋头苦干的低调作风,今年的通铭教育显得有些“高调”。频频动作的背后,通铭教育似乎正在“谋划”些什么。
在通铭教育董事长、总裁唐小奎的办公室,《在线学习》杂志执行主编李桂云把心中的疑问一一问过。
更名后更易于品牌识别
李桂云:通铭派瑞在今年7月份改名为通铭教育,是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唐小奎:我们公司以前叫通铭派瑞,自2001年成立以来,各项发展都比较稳定,包括名字、团队、办公场地都很稳定。但是,随着公司准备在新三板挂牌,包括股改、更名、办公场地搬迁等一系列动作也开始逐步推进。我们希望在挂牌之后,能够让公众对我们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通过名字,一眼就看出我们是做什么的。很明显,通铭派瑞这个名字的品牌识别度不高。所以,基于品牌和未来公众识别,以及公司自身的专业方向的一致性,我们决定在做股改的时候,顺便把名字给改了。
李桂云:通铭教育以前跟Oracle有非常深入的合作,改名之后,跟Oracle联系还会那么紧密吗?
唐小奎:通铭教育跟Oracle有非常深的合作,可以说,基于跟Oracle的合作,公司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并积累了很多客户。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希望能有自己的一些产品。从2010年开始,我们也陆续推出了一些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15年,我们研发了包括在线考试、手机学习、社区学习、培训管理等自有产品。当然,这些产品是可以跟Oracle i-Learning无缝整合。
去年年底,我们又投入了很多资源,开发了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慕课综合服务平台——企慕课堂云平台,往后,我们是要力推自己的品牌。不过,通铭教育跟Oracle在业务上仍有合作。
企慕课堂基于“MOOC+SaaS”模式
李桂云:请介绍一下企慕课堂云平台?为什么想做这个平台?
唐小奎:推出企慕课堂云平台这个自有品牌,一方面是我们有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在行业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是用户对我们的信任。最重要的一点是,MOOC与企业在线教育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企慕课堂采用创新的框架技术和理念,即“MOOC+SaaS”的商业模式,同时采用xAPI国际标准,这为我们下一步的数字化学习或者说泛在学习做一些准备。企慕课堂的特色在于,它既不是纯粹的MOOC,也不是纯粹的SaaS。纯粹的MOOC是由高校发起的,它的理念、商业模式、受众是从高等院校的角度出发;纯粹的SaaS是一种企业应用,它跟MOOC是有区别的。我认为,未来的学习应该是两者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企业行业,甚至高校的需求。
李桂云:您计划把企慕课堂打造成何种规模?
唐小奎:起码在企业在线教育这一块,我们的目标是做中国企业MOOC的领航者,以技术创新,即“MOOC+SaaS”,让企慕课堂服务中国所有的企业、行业,让通铭教育成为一个民族品牌。我们在行业有这么多年的积累,有视野,有高度,我们有信心。
李桂云:无论是国外三大MOOC平台,还是国内的MOOC平台,都有高校背景,没有实力雄厚的高校做后盾,企业MOOC平台要获胜,有哪些优势?
唐小奎:Coursera、Udacity、edX这三大MOOC平台都是高校背景,他们的设计理念和核心应用当然是以院校为基础的。不过,这三大平台现在也开始逐步向企业应用做一些延伸和耕耘,但是,先天基因决定他们跟我们走向不同的方向。
通铭教育做E-Learning出身,客户当中有不少是世界500强的企业,我们太知道企业最需要什么。所以,我们在设计企慕课堂云平台时,基础架构、商业模式,都是从企业需求和应用重点来做顶层设计的,顶层设计就决定了平台往下走的独特性和差异化。
本身先天基因就不一样,设计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最后,差异化就慢慢体现出来了。企慕课堂在商业场景应用有很不一样的模式,高校MOOC的平台体验再好,翻转课堂做得再好,但是它不了解企业需求,也就无法读懂企业的期许。即便是能读懂,也是难以实现的。仅从这一点,就已经限制了高校MOOC向企业MOOC的延伸。
企慕课堂有六大应用场景
李桂云:您认为,学校的需求和企业的需求,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唐小奎:企慕课堂的定位总结起来是六个字——价值、业务、专业。价值是价值体现,业务是业务驱动,专业是专业合作。回到你的问题,两者有什么区别?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是干什么的。
第一,企业品牌和文化的传播。企业的价值观、诉求、理念、文化、品牌都要对市场和客户广而告之。
第二,我们的客户以大型央企为主,不乏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企业有众多的B级和C级别,每当它出新产品或拓展新业务的时候,会特别想在第一时间告诉潜在客户,因为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赚钱。企业的痛点是无法直接并快速实现企业内部对外部的业务驱动和价值体现。
第三,企业培训部门、企业大学基本上是成本中心,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个被边缘化的部门。当企业遭遇寒冬时,首先降低成本、缩减费用的就是这类部门。企慕课堂虽不能帮助企业大学成为利润中心,但起码可以让其成为价值中心,帮助企业产生价值。
第四,企业未来的发展是靠人,业务能力是一个方面,学习是另一个方面,哪些人特别好学,学了哪些课程,这些数据都在后台有详尽记录。而且,我们的平台是一个全平台,支持PC、PAD、手机,符合90后一代的使用习惯。
第五,现在,传统的证书已经越来越没有含金量,反而是如完成MOOC学习、接受行业培训等证书很受企业认可。跟我们合作的内容供应方都是行业内最知名、最专业的机构,员工在我们的平台上学习、领证两不误。
第六,企慕课堂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教育培训平台,而是集教育培训、证书认证、人才招募为一体的平台。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的大国战略,特别提到了人才战略、创新技术战略及大数据战略。我们的企慕课堂云平台就能为这些行业、企业提供精准的大数据统计、分析。
总结起来,是六大应用场景:企业品牌文化传播,企业产品、服务MOOC营销,企业内外部MOOC培训,行业、企业培训大数据,行业技能MOOC认证,行业、企业人才招募服务。
李桂云:那么平台上的内容如何产生?
唐小奎:有了好平台,有了受众,再一个就是要有好的内容。我们提供平台,内容供应方有课件,培训供应商、课件工具供应商、国际咨询公司、国际国内IT巨头、知名学府、专业院校、行业巨头和行业协会都可提供内容。
我们的宗旨是,找行业内最专业的机构做内容。做事情要专注,不要做太广,这样才能把平台的价值体现出来。当然,行业企业也可以自建MOOC平台,但是做平台的成本很高,还需要专人维护。
李桂云:企慕课堂上线后,或许会涌现出很多模式相似的竞争对手,到那个时候,您的优势是什么?
唐小奎:企慕课堂是中国目前第一个面向行业企业的MOOC平台,而且是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五年后,平台上积累的数据是为我所用的,这些数据产生的价值我想不用多说。所以,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占了先机。另外,我们有85家大型企业客户,不少是世界500强的企业,通过他们的带动和榜样力量,无疑会给企慕课堂带来巨大的影响力。
从线上服务到增值服务
李桂云:企慕课堂面向的客户是哪些群体?面向个人吗?
唐小奎:平台目前向企业开放,面向金融、通信、保险、财税、医药、汽车等知识更新快、人员多的企业,成熟后可能会向个人开放。
我们有三类客户,第一类是原有的八十多家大型央企和国际知名企业客户。我把这类客户定义为导入,导入是指企慕课堂能够跟这些企业之前建好的E-Learning平台实现对接。这是我们的强项,因为这些客户的E-Learning整个系统架构我们都非常清楚,这样就避免了再建一个新模式、新场景的浪费。而且,E-Learning是一个纯对内的产品,缺点是对内比较强,很难往外延伸,企慕课堂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另外,以这一类客户做榜样和标杆,我相信能有效调动一些新的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第二类是新的行业跟新的中小企业的拓展,中小企业是一个需求很分散的群体,“MOOC+SaaS”模式能跟他们很好的对接。我们已经跟有数万家中小企业的服务商谈好战略合作,并已经深入探讨商业模式。
第三类是行业产业链。比如通信行业、财税行业,它有一群数量庞大的客户,有很多供应商、服务商,我们的平台能给通信行业、财税行业上下游很好的服务。未来的企业服务一定是生态链的打造。
李桂云:跟行业企业是如何建立起合作关系的?是什么样的合作模式?
唐小奎:我们希望让平台形成海绵效应,吸纳、聚集行业最好的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合作模式还在探讨当中,不过已经有了雏形。从财税方面举个例子,中国目前有6600万纳税企业、4000万纳税个人,有数千家会计师事务所、数千家律师事务所和税务事务所。中国企业未来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服务是基础,一种是线上上课服务;线上课程既可以收费,也可以是免费,完全取决于内容提供商。如果收费,双方按比例分成。无论是收费还是免费,课程好不好,用户说了算。
一种是增值服务或者说刚性服务。当线上课程不能解决问题,纳税企业或纳税个人可以去找会计、税务事务所提供服务。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中产阶级人群的增长,随着这个群体逐步走向规范化,以及自动报税、家庭计税等新政策出台,会派生出税务、法律咨询、投资咨询等很多专业性服务,未来这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保持理性心态进入资本市场
李桂云:现在在线教育投融资非常活跃,不知道您是基于什么样想法要在新三板挂牌?还是说通铭教育的业务发展到这个程度了,需要资本的介入?
唐小奎:新三板的定位就是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包括提供融资帮助,树立品牌,规范企业发展等帮助。通铭教育成立到现在,已经15年了,当年跟我们一起起来的企业,现在很多都不存在了,要么也是不温不火的生存着。回头看通铭教育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是由于我们的专注、我们的专业、我们的执著,以及责任,到今天,得到了国内一些顶级企业的认可,他们的信任就是对通铭教育最好的背书。
“互联网+”的到来,把在线教育行业推到了一个风口上。这是一个非常时期,很多人抱着财富自由或者一夜暴富的心理,使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我们是一种比较理性的态度,是站在整个行业发展趋势去考虑通铭教育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能在这个风口上赢得更大的市场。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投入,招聘更多优秀的人才,投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研发产品,推广产品。
通铭教育跟创业公司还不一样的是,虽说做平台烧钱,但是我们是靠着自己原有的积累再投入的。因为,我觉得我们正在做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之后,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
(整理/本刊记者 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