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开放教育 / 战略规划丨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六十载积淀 新开大再度起航

战略规划丨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六十载积淀 新开大再度起航

作者:何曼 来源:在线学习 阅读:1207

战略规划丨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六十载积淀 新开大再度起航

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

每个中心城市都有悠久而绚烂的历史,都承载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桥头堡”的使命,都形成了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基因。拥有开放基因的广州就是这样一座城市。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GDP超过11万亿元,其中广东城市群GDP近9万亿元,仅广州一地GDP就达2.5万亿元。广州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辐射作用。

亮眼的经济数据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广州开放大学,建校60年来,与时代同行,坚守初心,守护着普通人的奋斗与梦想,赋能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每30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人是广州开大毕业生。当前,全球都处在快速且深度的嬗变之中。时代的浪潮要求必须通过终身学习建设开放、包容、富有韧性的城市。广州开大任重道远。

值此广州开大建校60周年之际,本刊走近广州开大的校领导、教职工代表和学生代表,近距离观察这所学校60年发展背后的故事:当初插下的一根枝条,经过一个甲子,已经长成遍布城市的“榕树群”。今日的广州开大,已经成长为一个深植岭南大地的开放型、生态型学习平台。未来可期,广州开大正向一流的城市开放大学迈进。

战略规划丨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六十载积淀 新开大再度起航

建校60年来,广州开放大学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老年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了“工农师长”四大教育教学品牌,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项目驱动、资源整合、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战略规划丨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六十载积淀 新开大再度起航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

日前,就广州开放大学成立60周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形成的特色,以及“十四五”时期学校发展规划等话题,本刊对话广州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熊军。

熊军表示,广州开放大学正在按照“153510”发展思路,即实现一个目标,做到五个坚持,实施三大战略,加强五大支撑,推进十大工程,扎根岭南大地办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全国一流城市开放大学。

回首,向前

1961年,广州电视大学诞生。老一辈电大人怀揣着“艰苦创业、大众化、包容”的精神信念,在历经停办又复办的艰难曲折中,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电大学子。

从初创期到探索期,再到发展期,广州开放大学创建了比较清晰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开放学历教育。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国家开放大学综合改革方案》,该方案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转型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实施方案。由此,广州开放大学迎来了转型期。熊军说,“广州开放大学揭牌,标志着学校正式从广播电视大学1.0阶段迈入开放大学2.0阶段。”

熊军指出,建校60年来,广州开放大学始终以培养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学历教育、社会培训、老年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形成了“工农师长”四大教育教学品牌,走出了一条“需求导向、项目驱动、资源整合、数字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60年来,学校共培养本专科毕业生60多万人,各类培训累计超过200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每30个广州人中就有一个是广州开大的毕业生。”60年来,广州开大不忘初心,紧紧围绕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局,主动适应数字化、智慧化、融合化教育,积极开展社会公共教育支持服务实践,加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打造广州区域终身教育品牌,这就是广州开大的魂。

回望过去,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成绩,积淀

六十载沉浮起落,在改革大潮里,在奔腾的时代洪流中,2021年1月5日,广州电大以“开大”之名转型起航。

熊军表示,广州开大始终主动适应全民终身学习需求,不断探索“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模式,形成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继续教育多元融合发展的教育生态,有力推进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广州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

广州开大坚持智慧赋能,营造“互联网+”精准教学生态。一是搭建数字化、智能化终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软硬件基础设施,提供课程教学、在线互动等关键教学环节支持,构建“互联网+”泛在学习环境。二是依托覆盖广州城乡的开放大学系统,在社区和企业建设实体数字学习中心,以教育超市的形式“连锁经营”,帮助广大市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学习者享受数字化学习的福利和便捷路径。三是通过“政用产学研”联动,分群分类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和优质教育资源库,解决学习者需求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等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和网络教育资源,助力“抗疫”,惠及广州市316万名学生,其后培训服务还输出到全国31个省份,惠及100多万名教师。

广州开大坚持服务导向,形成“工农师长”四大办学品牌。熊军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开大主动对接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应对老龄化等国家战略,通过系统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办学特色和“工农师长”四个办学品牌,办学规模与质量稳居全国省级开放大学前列。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打造企业职工学历提升和能力发展的“梦工厂”。2009年,广州开大研究、策划并制定 “广东省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和 “广州市百万职工大培训行动”两个项目计划,在全国率先发起并成功实施了“求学圆梦行动”。10余年来,16万余名产业工人参加学历教育提升并直接受益,8万余名学员顺利毕业,超过30%的学员完成学业后获得晋升。

二是建设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农讲所”。2012年,广州开大承接组织部门的“羊城村官上大学”工程。9年来,广州市村(社区)“两委”干部、党组织书记大专以上学历占比分别由2012年以前的不足12%,提高到目前的88.6%。通过项目实施,学校探索并形成“1+1+3”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岭南特色、符合广州实际的农村基层干部战略性培养的新路子。

三是搭建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的“充电桩”。2010年来,广州开大践行“学有优教”理念,创立“南方教师在线”教师培训品牌并将培训服务延伸至10个省份,探索并初步形成基于大数据理念、“研训用”一体、区域全覆盖的中小学教师智慧培训“广州模式”。目前,已建成包括3000门课程、30000多学时的“淘宝式”教学资源库和6000人的辅导名师团队,入选“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

四是构筑社区老人的“幸福家园”。2012年以来,广州开大积极投身社区老年教育,率先成立广州老年开放大学,建成覆盖全市11区的“市—区—街镇—居村”四级办学体系,包括22所学院、94所街(镇)学校、677个居(村)教学点,成为广州老年教育的主力军。

与时代同行,与秉持相同价值观者同行。广州开大在取得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也向社会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精神面貌,传递了新起点下再度起航的决心。

新路径,新目标

将时间拨回2021年1月,广州开放大学更名并开启转型发展新征程。熊军表示,广州开放大学的挂牌,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党和政府对广播电视大学的重新定位和重新赋能。

他强调,“十四五”期间,学校将主动适应终身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的教育发展趋势,按照“153510”发展思路,扎根岭南大地办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四个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广州开大的“四个平台”,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力量和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建成全国一流的城市开放大学。

一是新型高等学校属性更加明确,成为区域终身教育的主要平台。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新型高校内涵更加清晰,办学体系更加健全,治理结构更加完善,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办学层次等进一步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师资队伍、科研队伍、课程资源建设改善明显。学历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社区老年教育“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形成。

二是现代“互联网+大学”特征更加鲜明,成为区域在线教育的主要平台。依靠5G、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推进现代智慧普惠云端大学建设。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终身学习在线平台,建立云端大学的制度框架和治理体系,支撑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三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形成新模式,成为技能社会的有力支撑。建立高等教育、职继融通发展机制,创新“校部+学习中心+特色学院”的办学模式,探索“课程+基地”、线上线下相融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合大规模、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办学体系,形成多元参与、导向明确的质量评价体系,打造一流技能人才培养“立交桥”。

四是新型职业培训构建新格局,成为终身教育的新示范。建设新型职业培训特色基地,形成职业培训新模式,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擦亮教师培训品牌,完善“1+X+Y+Z”教师培训联盟,优化“广州模式”,发展“南方教师在线”,建设智能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共建共享产教融合培训基地,形成订单式、套餐制培训新模式。

五是社区老年教育彰显新优势,成为终身教育新增长极。基本形成覆盖广泛、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完善三级领导体系、四级办学体系,推进老年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建设,发挥“互联网+教育”的后发优势,创新打造“校企协同、多方联动”的新型办学机制。

熊军表示,“转型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广州开大始终坚守初心。我相信,在几代人的青春积淀下,广州开大未来可期。”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1年12月刊(总第77期)

热门文章
相关新闻

打开微信“扫一扫”功能,扫描这个二维码

关注
微信
扫一扫,关注
在线学习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
远程教育公众号
关注
微博
扫一扫,关注
远程教育新浪微博